<pre id="s2r9s"><ruby id="s2r9s"><mark id="s2r9s"></mark></ruby></pre>
<noscript id="s2r9s"><td id="s2r9s"><div id="s2r9s"></div></td></noscript>
專家訪談|郭艷教授:大數據下中醫藥療效論證的探索
發布時間:2022-08-08 閱讀

近年來,基于真實世界的臨床研究模式和大數據成為中醫學發展研究的熱點,當大數據、真實世界研究與中醫藥發展相互碰撞,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何融入到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體系中去?又將會給臨床治療帶來哪些新的亮點?為此,我們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郭艷教授就海量、多域、高維數據挖掘中醫藥療效分析方法的課題研究以及中醫藥在腦血管疾病的真實世界研究作分享解讀,以饗讀者。    大數據助力中醫藥發展

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然而傳統的中醫研究的模式與現代醫學并不相同,當基于真實世界的臨床研究模式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無疑會給中醫藥的發展帶來重大契機。

大數據顯示中醫更受中青年人群認同

郭艷教授認為,真實世界研究對于幾千年來發展形成的中醫學研究非常適用,大數據的出現也將會為中醫學的發展帶來新的研究方向和亮點。

2018年,郭艷教授就帶領團隊基于大數據開展了一項關于海量、多域、高維數據挖掘中醫療效分析方法的回顧性的真實世界研究。為了確保研究數據樣本量大、來源真實且具有代表性。研究團隊引用了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500萬人次門診及住院病歷數據、醫療網站300百萬條醫患交流數據、網絡1000萬用戶14億條微博數據。通過參考不同維度的特點和內在聯系,最終形成完整的中醫藥療效評估的大數據模型。研究主要參考以下四個維度:一是基于患者、患者的人口學;二是疾病類型、發病特點、病程;三是治療方法,是否采用了中醫的治療方法,如草藥、針灸、拔罐等;四是臨床療效,即患者采用中醫治療最終達到的治療效果。

其次方法學方面不同于以往的統計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主動學習、主題追蹤、自動識別和抓取,構建了一套統一視圖下的平臺系統,通過情感識別、意識檢測挖掘用戶對于中醫的看法。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藥在過去的十年間受關注度越來越高,更多患者支持中醫的自然療法;另外也發現中醫治療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40歲之間,患者人群具有來自城市發達地區、經濟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等特點。

腦血疏口服液具有雙向調節功能

除了海量、多域、高維數據挖掘中醫療效分析方法的回顧性的真實世界研究外,郭艷教授團隊近期也開展一項關于腦血疏口服液的真實世界研究。

郭艷教授介紹道,腦血疏口服液是基于補陽還五湯和大黃蟄蟲丸加減而成,幫助患者加速顱內血腫吸收,有效降低致殘率,減少后遺癥,加快患者康復。腦血疏口服液的真實世界研究也是基于海量、多域、高維數據挖掘中醫療效分析方法課題研究衍生而來。同樣借助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0年來的門診住院電子病歷,抽取了其中使用腦血疏口服液治療的共13000多例患者人群特征、用藥藥量、方法及疾病特征和最終療效的樣本數據。

研究方法從規則感知模型、神經網絡系統模型、集中學習方法等多個維度作了規則關聯的分析,形成了一個基于大數據的腦血疏用藥模型,提示既往有高血壓的患者是腦血疏用藥模型的關鍵特征。同時研究也發現,部分患者在僅有高血壓基礎疾病的同時會伴隨急性出血或缺血風險,在使用腦血疏藥物后,患者總體治療效果好,無任何不良反應。提示腦血疏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功能,這也為探索其他中成藥療效提供了新的參考思路和模式。另外,從治未病的角度,如果未來把腦血疏的用藥范圍覆蓋到此類人群,就可以提前預防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將會對患者產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郭 艷 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科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委員會委員

中國女醫師協會中醫分會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英文期刊聯盟副主席

中國倫理學會健康倫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醫藥科技期刊評價體系研究組成員

在國際SCI及國內核心醫學刊物發表四十余篇學術論文,主編多本醫學叢書,負責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項目,既有較深學術研究背景,又有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研究方向: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康復。


來源: 神經時訊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c_bI46raGq2CuAIv4FFog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观看,久草精品国产,国产精品 经典三级 亚洲_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