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位于脊髓和間腦之間,是大腦、小腦與脊髓相互聯系的重要通路。調控人的呼吸、心跳和自主神經系統,并維持意識覺醒。腦干出血占臨床腦出血病例的10%左右,發病率不高,但起病急,病情兇險,預后較差,是所有腦卒中中病死率最高、預后最差的疾病。圍繞腦干出血臨床干預手段及研究進展,神經時訊采訪了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駱錦標教授,就腦干出血的相關話題進行分享。
01起病急、致殘致死率高,
腦干出血的治療與防控至關重要
腦干出血是自發性腦出血中死亡率與致殘率最高且預后最差的一類腦血管病變。好發于40~70歲人群,其中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最高。但是近年來,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研究顯示,腦干出血的病死率在全部高血壓性腦出血類型中約為30%~90%。此病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此外,血管畸形、動脈瘤、海綿狀血管瘤及腫瘤卒中等也可引起腦干出血。
駱錦標教授指出,防治腦干出血,做好基礎病的防控與規范化治療至關重要。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應重視基礎病的治療。腦干出血的干預方法,一是藥物治療,二是手術治療。隨著新技術的出現,神經外科醫生開始嘗試多種手術治療方式,同時包括藥物治療及生命支持。
腦干出血作為神經系統急危重癥性疾病,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具有循證醫學的研究證據并不多,而且,腦干出血的救治需要急診科、影像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科、中醫康復及護理等多學科的綜合參與,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嚴謹來說,腦干出血多學科診治指南編寫的條件還不夠成熟。駱教授介紹到,目前正在編寫的《自發性腦干出血多學科診治中國專家共識》,是由全國多學科眾多專家共同參與編寫,突出體現了腦干出血多學科綜合救治和醫護一體化綜合管理的現代理念,將為臨床醫生應對腦干出血疾病提供更全面的診治參考建議,并對我國腦干出血的綜合診治起到指導和規范的重要參考作用。
02深入基層,
“百人博士團”支持基層醫院科研及教學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指具有明確高血壓病史患者突然發生在基底節區、丘腦、腦室、小腦及腦干等部位的腦實質出血,并排除外傷、血管結構異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血液性疾病、系統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腦出血。腦干出血約占高血壓性腦出血比例的10%,因其出血部位特殊,具有病情進展迅速,手術難度大,風險高,致死率與致殘率高等特點,臨床上一般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包括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維持呼吸道暢通、積極降壓、預防肺部感染等。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手術指征也在不斷完善,手術清血也逐漸成為救治腦干出血的重要手段。駱教授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關注腦出血診治領域,腦出血診治也在不斷的探索、評估和總結中得到發展。
為實現高血壓性腦出血多學科參與綜合救治,實現醫護一體化管理,駱教授在全國率先牽頭籌建成立了“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高血壓性腦出血專病委員會”(以下稱“專委會”),組織多學科專家攜手,更加深入系統性地研究、探討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治及預防。專委會的成立也獲得了廣東省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全省各地多學科專家的積極響應下,推薦會員已達2500余人,目前已覆蓋廣東省所有的區/縣、鎮級醫院。為了滿足基層醫院在腦出血疾病臨床科研與教學上的需求,專委會還成立了多學科“百人博士團”,便于日后能在腦出血多學科診治方面,更好地開展各種新理念與新技術的跨學科交流與各種技術培訓,促進區域間對腦出血重癥患者的多學科會診,以及聯合多學科開展腦出血基礎與臨床研究,為基層醫院提升科研與教學能力,搭建平臺與助力。
03綜合治療腦干出血,
中醫藥促血腫吸收助療效
血腫大小是判斷腦干出血后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預測指標,其不僅與短期死亡和神經功能預后相關,也與長期預后相關。國家衛健委腦防委編寫的《中國腦卒中合理用藥指導規范》中提出,“有些中成藥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意識、促進血腫吸收等作用”。
駱教授認為,祖國傳統醫學在腦出血的治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在西醫治療過程中,結合中醫藥的治療,療效更佳,比如在《腦出血后腦水腫管理專家共識》中提到的腦血疏口服液,是我國目前唯一獲批的可用于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的中成藥,在消除腦水腫、清除自由基,促進血腫吸收以及腦出血早期康復方面,能起到獨特的作用。
康復治療是腦干出血患者存活與復健的重要環節。腦出血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早期康復治療,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繼發性功能障礙,同時,可以改善患者軀體運動功能,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腦干出血患者的最佳康復期一般為發病后3~6個月,康復手段多樣,包括:促醒、顱神經及肢體功能康復鍛煉、藥物治療等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上面提到的腦血疏口服液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祻椭委煹膹姸刃韪鶕€體化科學評估,循序漸進地進行。駱教授強調,康復訓練應該在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前提下,尤其是在確保血壓平穩的情況下,盡早開展促醒、促進呼吸功能、促進吞咽功能、肢體感覺運動及言語功能恢復,同時,也要治療腦干出血的病因,預防各種危險因素,以防止再次發生腦出血。
駱錦標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中華醫學會急救分會心腦血管病專委會全國委員兼秘書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急診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創傷專委會常委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中國神經調控聯盟理事
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神經重癥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高血壓性腦出血專委會主任委員(候)
來源:神經時訊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ilvOWD-0CmioC2s9Z_Ua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