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s2r9s"><ruby id="s2r9s"><mark id="s2r9s"></mark></ruby></pre>
<noscript id="s2r9s"><td id="s2r9s"><div id="s2r9s"></div></td></noscript>
訪談紀實 | 史曉林教授:中西醫結合共治骨質疏松癥
發布時間:2022-04-02 閱讀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進展,骨質疏松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但目前無論是患者群體還是臨床醫生,對骨質疏松的理解認識并不全面,基于此,全科學苑特別邀請到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史曉林教授,對骨質疏松癥的病發機制、診斷及治療等相關問題進行探析。


全球骨質疏松癥很普遍,每3 s就有1例因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發生

據中國脆性骨折術后規范化抗骨質疏松治療指南(2021)指出,骨質疏松是全球很普遍的問題。女性是病發的高危群體,約占發病人數的70%,而男性患者比例也是占據30%,在全球2億女性罹患骨質疏松癥中,每3 s就有1例因骨質疏松問題而發生骨折,我國每年新發髖部骨折68.7萬,髖部骨折患者再發髖部骨折風險增加2.5倍。整體脆性骨折患者數量也在增加,無論是女性患者還是男性患者,骨質疏松癥的診治預防在當前臨床上都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當前,無論是患者群體還是臨床醫生,對骨質疏松的理解認識并不全面。史教授介紹到,除了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外,激素水平和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病發的主要原因,骨質疏松所帶來的最大危害是骨量的快速流失和骨微結構的破壞,造成骨質疏松性骨折,同時引起腰背疼痛、駝背、畸形及影響心肺功能等問題的發生。

避免骨質疏松性骨折,加強骨密度檢測、雙能X線及定量CT診斷很重要。

史教授談到,臨床上因對骨質疏松患者的重視程度不高,患者也缺乏自身癥狀的敏感性,造成臨床很容易出現骨質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情況出現,臨床診療需進一步加強對高齡患者的骨密度檢測,及危險因素評估分析,以避免因隱匿性以及患者缺乏對自身癥狀敏感性,造成延誤最佳臨床診治期,當前臨床上主要的篩查方式是雙能X線診斷和定量CT(QCT)診斷。

目前,依據國際標準,雙能X線診斷骨質疏松癥的患者確診率已達到50%~60%,年齡在70~75歲的骨質疏松患者或年齡在55~75歲之間的男性骨質疏松患者,雙能X線診斷是判斷骨質疏松患者的金標準,而對7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人群,由于骨質增生、韌帶骨化、血管鈣化等原因,雙能X線診斷可能會存在診斷誤差,而QCT則剛好可以彌補此類患者臨床診療的短板。同時,還需要根據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OSTA評分)、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1分鐘測試、簡易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等手段判斷骨質疏松癥是否需要用藥。

技術攻克,蛋白芯片診斷或將成為骨質疏松癥診斷的又一重要標準

據史教授介紹,蛋白芯片診斷技術是為彌補當前診斷上所存在的弊端問題而專門研發的,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血液檢測診斷骨質疏松癥,或對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進行相關評估。該項技術是通過對大量全血、血清、及單核細胞進行靶蛋白研究,以及專門針對其泛素化、乙?;?、以及琥珀?;芯亢Y查,最終,確定出一個相關靶蛋白。目前,該蛋白作為臨床診斷蛋白芯片,其診斷率已達60 %~70%左右。后期如要大量推廣該項技術,則還需在臨床上再經反復佐證實驗,同時申報相關課題,該技術一旦成功,將是對骨質疏松癥診斷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西醫結合,共治骨質疏松 

首先,補鈣和維生素D是預防骨質疏松疾癥的首選措施,從本質上降低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可選擇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及雙向調整類的藥物,在抑制快速骨丟失方面,西藥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而中藥制劑在骨質疏松治療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骨質疏松所造成的骨折問題。

中醫學將骨質疏松癥歸屬為“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疇,主要是由于腎精不足、骨枯而髓減、骨失滋養導致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中醫認為,骨質疏松癥的病因首責于腎虛,其病位在腎,但與肝、脾相關。臨床治療上要根據不同表現酌情配伍健脾、益氣、補血、養胃、活血、行氣、化淤等法。治療要以溫補腎陽、滋補肝腎、填精生髓、強筋壯骨為主,兼以益氣養血、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等。 

骨疏康在治療骨質疏松癥中的核心效果

史教授提到,在治療骨質疏松癥方面,骨疏康作為治療骨質疏松的中成藥代表,已被納入《中醫藥防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專家共識(2020)》中。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破骨細胞生成、刺激成骨細胞生成而發揮全身骨骼保護作用,同時改善鈣代謝平衡,提升骨骼肌質量,以達到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

骨疏康在遣方用藥上有著自已獨有的特點,它既符合中醫先天之本的腎,又符合后天之本的脾,同時還有病理產物的淤,從三方面同時進行治療,其用藥成分中所含有的淫羊藿、熟地黃、骨碎補、黃芪、丹參、黃瓜子等成分具有補腎的獨特作用。在健脾方面,用益氣、健脾、補腎的黃芪;同時,輔以木耳,以達到既能補脾,又能抑制淫羊藿帶來的過度壯陽作用,達到了同類中成藥所不能比及的治療效果,再輔以丹參活血通絡,所以骨疏康的遣方用藥既能補腎健脾、強心壯陽、又能活血通絡,是臨床治療骨質疏松效果中極具效果的中成藥物之一。 


史曉林教授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醫學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骨代謝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名中醫,浙江省名中醫傳承人項目指導老師,浙江省新世紀151工程人才第一層次。

中華中醫藥學會骨質疏松防治發展共同體主席;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康復醫學會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骨傷方藥學》教材第一主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病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茙ь^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中醫管理局重點??茙ь^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學科專項帶頭人,浙江省高校重點學科方向帶頭人。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5uR8BliU1VfAhWWbdhz1fw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观看,久草精品国产,国产精品 经典三级 亚洲_大全